如何看待微信朋友圈里这种论调「孩子,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,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」?
同学,如果你相信这种论调,你可能都不知道你会错过什么。
以防你不知道,我在这里提醒一下你——
请注意,你孩子的童年时期,可能是你最能满足ta、使ta快乐和幸福的时光。
这个时期的孩子要的东西都太便宜了!
一块蛋糕,一颗糖,一个路边摊的塑料玩具,一个下午的陪伴,就能让ta由衷地快乐和幸福。
想想看,等ta再长大一点,也许你给ta一个ipad pro,给ta一个房子、一辆车,你都可能无法再让ta像现在这样幸福了。
如果你也是经济生物,你应当好好算一算,如果是以收获快乐和幸福感为目的,你在孩子童年时期的投入,回报率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后的成百上千倍!
你在ta童年期,你随便说个什么,孩子都能笑半天,能让你感到你像是一个红遍神州的脱口秀大王;10年后,ta可能就会觉得你是一个无聊又无趣的中年人;
ta现在每天要缠着你,让你陪ta哪怕多一小时,你有点嫌烦;但可能用不了多少年,你可能想让ta跟你多说几句话,ta都能撂你电话。
可能也只有在童年里,你才可以被孩子看作是一个神,给予各种神迹一般的赐予;等ta再大一点,你可能就只是一个“损坏掉”的无助的人了...(当然,看到客观现实并不是坏事)
别错过这些!
我觉得,相信这种论调的成年人,大概体验过了这个世界的残忍与严酷。
并且希望孩子可以避免体会这种并不愉快的经验。
但有一个真相是,
努力是有效的,但无论怎样努力,可能都无法完全消解人生每个阶段的困难和痛苦。
也就是说,哪怕你拼命努力,“一生悬命”的那种,你都无法避免有一天,你会哭成一个煞笔,无助地像刚从子宫里出来。
而你知道吗,如果一个人遇到极大的困难和痛苦,ta会躲到哪儿去吗?
ta可能会躲到名为“童年”的庇护所里去。
如果你把3岁的时光修成一座宫殿,ta就不用跑到1岁的时光去;也由此,ta还能找到你(父母),和你说话和诉苦,因为ta知道你会安抚ta,并借此逐步恢复力量,回去20岁应对现实。
请给你的孩子好好搭建一个童年庇护所,你不会希望ta像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的玛蒂尔达一样憧憬一个注定充满困难和痛苦的未来的。这太残忍,因为她注定会受难。我们大多数人都是,只是或重或轻而已,但当你第一次面对时,也是不可承受之轻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