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看待小学生跳楼,留字条称「活得太累了」?
做过一年多的小学老师,现在还有之前的学生家长遇到不会的作业,微信发到我这里。
给大家看一道四年级数学课后练习作业。
这是我从前的一个学生,她的父亲发来的。
鄙人,一个山东人文科能考前一百,文科高考数学可以考到140分的人,
想了五六分钟没想明白。
鄙人的男朋友,一个山东省数学竞赛拿省一的人,
虽然一眼看出了答案,但想了很久不知道怎么跟我解释“为什么”
说起来,仅仅一个“设爸爸与儿子的岁数差为x,儿子年龄是X+4”这件事儿,
男票就跟我解释了四五遍,
我明白后,跟小姑娘的爸爸解释了好几遍,
这期间都伴随着心态崩溃,我崩了两次。
一次,是男朋友无论怎么解释我都get不到,看到他眼里一闪而过的不耐烦,我觉得不舒服且愧疚。
一次,是对孩子家长无论怎么解释他都get不到,听着语音内的茫然,我觉得不耐烦。
这还是成年人-成年人之间的交流。
凭我对那个小姑娘的了解,挂掉电话后,
她爸爸肯定要跟她说好几遍,她都不一定能懂。
那么,那个时候,小姑娘一定能感受到来自父亲一闪而过的不耐烦(这是人之常情)
她一定会感到愧疚,与害怕,和不知所措。
仅仅学业而言,这一代的10后面对的压力比我这种90后更大,
题目更难,涉及的思考路径更复杂,
他们也一定会面对更多的压力。
这些压力,是他们无法承受的。
前几天跟着男朋友补番,突然觉得
其实我们都是《进击的巨人》墙内的艾尔迪亚人,
如今的小孩子,相比起我们小时候,墙内的压力(学业)在增加,
而且随着信息爆炸,现在的小孩子,更容易看见墙外的压力。
我小时候家里虽然穷,但没有觉得多穷。
我穿红头鞋,村里最有钱的家庭穿的旅游鞋好看,也许有三条杠也许有对勾勾,
但我并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。
只有到了大学,得知室友的一双鞋可以买下我从小学到初中所有的鞋子时,我才会不平衡,
但那时候我已经18岁了,虽然思想并不健全,但至少有些抵御自己负面情绪的能力,
孩子没有。
我工作的那个小学,
班里最穷的小家伙,每天中午要吃两碗饭,150块钱一次的春游,他是唯一一个借故不参加的。
班里一个土著的小家伙,父母亲杭州有6套房,外公外婆还有。每个月房租算算可能就小5万元。
班里最有钱的小女孩,18年的时候母亲在安排她去美国亚搏下载 客户端,家里有个公司,大概是我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(说起来上面那个我也几辈子赚不到。)
而且现在的小孩子知道自己穷,知道贫富差距,知道他们就算好好学习,将来也不过是给同班同学打工卖命。
他们从抖音、微博、电视上明明白白的知道,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,
这种不公平从他们出生开始,到延迟退休后的60年后,都无法改变。
你我,20-30岁,懂了点事儿,突然想明白后尚且有“不行就死了吧,不活了”的想法。
知道这一切的他们,才6-10岁。
有些孩子6岁就知道自己将来好了996,坏了就工地搬砖舒服留给有钱人。
有些孩子6岁就知道自己家的房子是租的,自己没资格和同小区的玩伴们一起上小学,因为没有学区,不配,
如果自己要跟同班同学住一个小区,得多工作三十年甚至一辈子。
有些孩子6岁就知道,自己父亲的职业会让父亲本身觉得羞耻。
有些孩子6岁就知道,自己爸爸骑电动车接自己的时候,同学坐的车自己永远不能拥有,
有些孩子6岁就知道,在自己求着爸爸买个ipad看动画片的时候,同桌正在法国旅行。
有些孩子6岁就知道,他的一生都是无足轻重的。
小孩子也是会绝望的呀。
这一段文字,全部是我的学生,和我小区里面孩子的真实情况。
而且有些话,是小孩子亲口对我说的。
我当时摸着小家伙的脑袋。
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,自然也没法回答他。
你我绝望了,去蹦迪去游戏去购物去读书去吵架去旅行去倾诉。
孩子绝望了,
不能蹦迪不能喝酒不能游戏不能购物不能吵架不能旅行。
对父母倾诉,得到的回应永远是:我忙。小孩子哪这么多事儿。别烦我。哎呀爸爸带你去买好吃的。
问题无法解决,问题一直累积,
前已无通路,后不见归途
说起来,
亚搏有人问:年轻人为什么不生孩子了?
答案很简单。
生的起的,早就生了。
不生的,大都觉得自己不配。
大家心知肚明
自己活成了这样子,将来孩子出生会不会怪自己,
如果将来孩子真的要放弃了,不活了。
我们有理由阻拦吗?
发现大家对题目都挺感兴趣,也很感谢热心朋友的解答,这里再更新几个感觉很难讲的题目

